查看原文
其他

火车小站的美感去哪儿了

2016-04-10 文/黄豁 瞭望

■ 小站之美在于“小”,一个小站硬要“撑”大,不仅浪费,还大而不当


作为始终在赶时间的现代人来说,在飞机、高铁的时代,已经很难有机会体验“鸡声茅店月,人迹板桥霜”的羁旅心情。


最近在鄂西贫困山区采访,路过有“最美山中火车站”之称的野三关站(巴东站)时,内心充满了期待,这个远离城市,深藏于崇山峻岭中的小站会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旅途之美?


从野三关镇沿着乡村道路行进,10余公里的山路宛如一幅蜿蜒的画卷:高山、峡谷、森林、油菜花、农舍,一路醉人春光。


拐过几个弯,当峡谷中的火车站出现在面前时,期待的惊喜却转瞬成了失望:一个仿古的现代建筑突兀地伫立山间,与大城市的高铁站并无多少不同。


巴东站


据说是参照了湖北省博物馆“楚风”风格,有飞檐无翘角。荒郊野岭,人烟稀少,处江湖之远,这样的“庙堂风”显得格格不入。


不知“最美山中火车站”这一赞誉从何而来?难道是指火车站周边壮丽的自然景观,而不是建筑本身?


小站之美在于“小”,一个小站硬要“撑”大,不仅浪费,还大而不当。作为宜(昌)万(州)铁路上的一个小站,野三关每天经停的火车只有数班,与记者同时候车的仅10余人,车站工作人员闲得在广场上晒太阳聊天。


如果从建筑风格、功能定位上能实事求是,量体裁衣,哪怕是当地民居模样,也许都别有一番风味,至少比山寨“省博”强。


这些年去过不少火车站,大多宏大得让人找不到北,拖着行李走上半小时还迷失在站内,各种“红袖箍”冷漠地盯着你,旅途仅剩疲惫与混乱。


一百多年前修筑的滇越铁路,穿越高山峡谷,沿线留下不少山间小站和桥梁,如今都成为建筑与环境完美融合的经典之作。



碧色寨车站局部


蒙自境内碧色寨车站当年被誉为“小巴黎”,法国人修筑时却没有“山寨”巴黎。法式砖木结构建筑,建筑最高不过两层,红瓦黄墙,一楼一底,异国风情与周围山村融为一体。虽然一百多年过去了,“米轨”铁路早已停运,这个小站却成为游客蜂拥而至的“最美小站”。


云南蒙自境内的碧色寨车站


从某种意义上说,建筑的美感来源于与环境的协调,自然与人工,天人合一。但我们这些年的建筑力求“刷存在感”,或贪大求洋,或伪古仿古,或造型奇葩,或体量巨大,从城市到乡村,千城一面,村村同质,实质是一种权力意志在建筑上的体现。


也许,多从人的角度出发,而不是权力意志,这样的建筑才能产生美观。


刊于《瞭望》2016年15期,图片来自网络


瞭望  OutlookWeekly1981  



转发请注明【来自瞭望微信】

点击【阅读原文】 下载瞭望客户端

更多精彩,请订阅《瞭望》新闻周刊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